文/《清华金融评论》孙世选
中国央行2月4日晚间宣布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措施。
中国央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截至2014年12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合计约117万亿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普降0.5个百分点料将释放资金5000多亿元。再加上对一些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对农发行的额外降准,此次降准总计释放资金或可达到6000亿元以上。
笔者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有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近期外汇占款出现了负增长,而外汇占款的大量流出会导致基础货币收缩,广义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在基础货币收缩的情况下要稳定广义货币供应量,就需要提高货币乘数,央行降准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货币乘数,来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速和适度的流动性水平,从而保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增长。
二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大都低于2%,主要经济体有陷入通缩的风险,通胀率走低意味着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上升,如果不采取措施应对,相当于实际上的货币政策收紧。2014年12月份,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5%。很多分析师预计2015年1月份中国CPI同比升幅会降至1%以下。
三是此次降准既是全面的,也是定向的,说明央行把优化信贷结构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定向投放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
2015年1月份以来,全球多家央行纷纷降息,2月3日澳洲央行降息。中国央行此次为什么不降息,而是降准呢?
笔者理解,一是目前距离中国央行在2014年11月下旬的降息只有两个多月,上次降息的效果还有待显现。二是连续降息可能引起商业银行的息差进一步收窄,会导致商业银行吃不消。三是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下跌,如果此时中国央行降息,人民币可能加速贬值,资金会加速外流。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1月下旬表示,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和时间,但不是万能药。
中国央行此次降准有类似的功效和权衡。
未来如何根据经济基础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做到“不多也不少”,既在基础条件出现较大变化时适时适度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争取时间,也防止过度“放水”,是中国央行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