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4B53476-8D95-4239-9152-08096AAD5A53}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的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大幅下滑,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跌幅进一步加深,表明通货紧缩离中国越来越近。在国内物价低迷,经济增长不振,内需和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或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0.8%,为5年以来首次破1,细看本次CPI的各项分类指标,本次影响CPI的最大因素为猪肉价格,下降5.3%,影响CPI总水平下降约0.1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大幅下降与季节性因素有关。但即便剔除这项因素,CPI增幅也已经破1。CPI环比上涨了0.3%。

PPI同比下降4.3%,较2013年12月份3.3%的降幅大幅扩大,已连续第35个月下降。PPI环比下降1.1%。

一般来说,物价指数连续3个月下降即可视为出现了通货紧缩。从PPI来看,通缩早已存在;从CPI看,目前还没有出现通胀,但本次数据似乎表明,挥之不去的通缩风险,可能会成为现实。

新近公布的各类数据均表现不振。2月初,1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出炉。数据显示,1月份 PMI连续第6个月下行,且跌破50荣枯线至49.8,创下2012年10月以来最低值。由于今年春节晚于去年,1月份数据表现从季节性上看理应好于往年,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 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下降3.3%,进口同比下降19.9%,均大幅低于预期水平。出口下降表明外需疲弱,进口下降表明内需下滑,且内需下滑幅度堪忧。

在经济增长不振,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央行2月4日已经做出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央行决定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这次降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资金面紧张的局面。最近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容乐观,物价持续低迷,内需和外需差强人意,国外一些央行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很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不排除春节前后降息、或是降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