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9108070(1).jpg 1559108070(1).jpg](/__local/2/6B/81/55E56D42B96BF8867085A9A2B78_3FD1F52C_121D41.jpg?e=.jpg)
鞠建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5月25日,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论坛四围绕“全球变局中的改革与开放”展开讨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李稻葵,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分别发表了演讲。
本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主持。
关注自身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针对“中美贸易的竞争博弈”发表了观点,认为我们正在面临着百年的大变局,该变局的核心是大国的竞争与博弈,主要是中美之间的博弈,这将会是大国关系和经济格局的转折点。
陈文玲表示在此变局中一个大国道德道义的力量,取决于它选择道路的正误和对于全球事务、人类命运的基本立场。比较中美两国,中国是站在人类道德道义的制高点上。
此外,陈文玲还指出中国百分之百兑现了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承诺。中国的开放进程很快,但是在解决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力度还不够。中国应该深入关注自身发展,将国家提出的政策方针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最后陈文玲提出中国改革开放增加了战略纵深,在创新领域树立新的制高点,尤其需要打造知识高地、人才高地和智力高地。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的战略纵深感越深、越广,我们未来在大国博弈中力量就越强。
在问答环节,陈文玲就中国如何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提出了以下四个观点。第一,重构开放格局,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第二,高质量的开放需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到学会在全球配置资源,把全球的优质资源能够为我所用。第三,要填补已开放领域的短板,应引进优质资源形成“鲶鱼效应”,激起改革动力。第四,在开放中应完善制度,做好风险防范。
全面理性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李稻葵对于当前的中美贸易争端应该怎么看的问题,提出以下两个基本判断:第一,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根本就是中美关系的变化。第二,我们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只要好好应对,我们还能发展。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应对的问题,李稻葵提出要全面理性的应对:第一,中国应该牢牢把握道德制高点。第二,面对美国的挑衅要精准回应,针对特朗普的支持者进行精准打击。第三,一定要紧紧抓住中美贸易冲突中我国所暴露出来的短板,扎扎实实的补上。
李稻葵认为,中国的市场深度还不够,我们现在只有4亿人口进入到中等收入人群,可以通过城镇化、医疗改革、户籍改革把国内市场做大,把消费做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需要供给侧改革,也要进行需求侧改革。另外,中国的短板是科技,科技方面一定要办好大学,给关键的少数人才充分激励。最后,对于金融行业所暴露的短板,我们应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吸引优质公司回国上市,加强金融公检法的监察力度,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在问答环节,李稻葵针对如何实现大国开放的问题做出以下回答。中国的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在金融服务、保险、银行、咨询等行业,我们的竞争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所以我们要更加自信大胆的进一步开放。
认清本质 时间是站在中国这边的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宋敏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上是利益的冲突。历史上日本、德国都曾在与美国贸易冲突后成为制造业大国,因此中国也可能在此贸易冲突中实现产业结构和制造业的升级。
“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化地位,以比较低的成本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购买服务和产品,所以美国实际上是得益的”。宋敏指出美国的根本矛盾其实并不在于贸易逆差,而在于收入不均。
宋敏还阐述了其研究成果,指出如果中国减税到美国的水平,对中国的产业冲击并不严重。贸易冲突可能是个幌子,真正的冲突可能是高科技的冲突。我们应该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把关键的技术掌握在手中,并从战略和安全的角度出发,构建一整套的独立的科技体系。
最后宋敏总结到美国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很难完全与中国脱钩。中国是制造业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了,全球很难变成两个不同的体系进行不同的运作。
在问答环节,宋敏针对中美贸易谈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目前贸易谈判可能正处于至暗时刻。但是,美国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中美关系可能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关系。宋敏希望谈判最终的趋势是互相谅解。但是需要时间,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