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 论坛动态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1日 阅读量:

主视觉-gff官网.png

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此次金融论坛的关键议题之一,全体大会四以“全球经济治理与金融开放”为主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未来,为参会者带来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与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针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改革应对策略等问题展开对话。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宣昌能,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三位嘉宾,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针对经济治理、合作竞争,以及多边主义等问题发表主旨演讲。

image.png

图为陈卫东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担任会议主持。本次分论坛由中国金融前沿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image.png

图片为朱民与迈克尔·斯宾塞对话

在开场环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视频连线,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挑战和应对、世界大变局下的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展开对话。朱民提出,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局,全球从廉价劳动力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生产力驱动的增长模式,从需求约束型增长转向供给约束型增长,政策也需配合转向供给侧改革、重组改革以及结构性改革。朱民谈到,转型和改革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因素的影响,跨越“刘易斯拐点”引发通胀压力、全球冲突导致政治干扰、美联储落后于通胀曲线带来央行边际政策风险。“改革过程取得平稳过渡并不容易,但这种转变并不一定违背全球化。”朱民强调,“全球合作需要全球领导人共同努力,确保世界各国继续保持强劲的生产力增长和经济增长。”

斯宾塞表达了对增长、通胀和全球化的思考。在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浪潮中,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国进入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增长模式的最好机会,而中国具备行业合作创新、人力资本投资、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斯宾塞指出,世界将面临持续的高通胀压力,能源价格上涨引发成本侧通胀,并向商品价格传导。尽管通胀实现了名义增长,减少一部分主权债务的实际负债,但另一方面,通胀的压力将导致中央银行被迫降低经济增速。“风险往往体现在国家个体繁荣和全球繁荣的取舍之中,各个国家不会单打独斗,对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是非常重要的优先事项。” 斯宾塞指出,“中国一直在引领这一政策,充分表达了对多边主义的承诺。”

image.png

图为宣昌能

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中,如何持续推进多边机制发挥作用这一议题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肯定了二十国集团在增进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G20峰会从部长会议上升为国家领导会议,各国达成了诸多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共识,如扩大成员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引领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巴塞尔委员会,对建设长效金融治理机制和维护金融稳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正面临挑战,G20面临运作困难的问题,使得应对危机的稳定机制遭受到挑战。三是中国继续坚持开放并践行多边主义。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后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扮演重要角色,未来应该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加快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倡导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image.png

图为张宇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分享了有关全球经济治理的逻辑的思考。他表示,现在全球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大量的治理赤字。全球治理本身也可能成为一些国家谋求自身利益、打压竞争对手的工具或手段,这里就涉及到地缘政治竞争,涉及到大国博弈。谈到大国博弈,他强调大国博弈不仅仅考虑经济利益,还受到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大国博弈追求的不仅仅是互利共赢或零和博弈,还有负和博弈。负和博弈追求双方同时付出成本但损失小于对方。

谈到金融开放,他指出开放要适度,要和国家的条件、区域条件、伙伴,以及全球各种各样的条件相适应。”最后他总结到“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找到最适合中国开放的途径和程度。”

image.png

图为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就中美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与竞争主题介绍了中美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在过去四十年内,中国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一些西方观点认为中国已成为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5G通讯、半导体技术、生物科学和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针对中美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现状,薛澜指出,中美在科技领域里面的合作是非常深入的,如加以限制会给中美双方及全球带来不利影响,但近年中美双方的合作遇到了一定阻碍。对于中美科技的竞争与合作,薛澜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应重新打开交流渠道,建立政府、议会及智库的多层次交流平台;二是应通过框架管理中美科技方面的竞争;三是需建立竞争边界,并尽最大可能降低科技竞争对全球的负面影响;四是应采取措施降低两国的不信任问题,加强原有领域的合作。另外,中美双方也需关注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薛澜表示,“这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事情,是需要全球治理的有效方式,中美两国作为两个科技大国应该有责任共同合作,建立这样的治理框架,为人类的福祉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