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 嘉宾观点

近年来,浙商银行“善本金融”的理念越发受到社会关注,这一理念背后的思考与逻辑是什么?

5月27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启。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接受大河财立方等媒体专访,分享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在长期的行业深耕中,我们确实感觉到在服务企业过程中,金融的盈利性和功能性一旦产生矛盾,由于金融机构企业化的属性,往往会弱化功能性。”陆建强告诉记者。

金融具有“放大器”的功能,它可以让行业或者企业做大做强,如果顺应社会趋势正向发展,会扩大社会效应;反之,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影响。

基于此,近年来浙商银行提出了“善本金融”这一理念,核心逻辑就是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从社会价值来审视金融的定位,推动金融回归初心本源。

“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浙商银行构建起了以擎旗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员工向善为五大支柱的善本金融实践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浙银特色的实践成果。”陆建强说。

例如金融顾问制度,该制度由浙商银行于2018年11月推出,就是让金融专业人士从机构里走出来,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去做一些融资+融资相结合的事情,而不再是金融专业人士都在机构里面,金融机构里面都在盈利。通过金融顾问的“望闻问切”,可以“诊断”企业经营痛点与金融风险,将金融资源精准对接至企业,提高普惠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体验感。

“这支队伍拉起来之后,各家金融机构都很积极,第一批是55个人,到现在浙江已有4200个金融顾问在做这方面的公益服务。”陆建强告诉记者。

2020年,金融顾问制度被写入了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浙商银行官网4月18日信息显示,目前该制度已走出浙江,推广至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累计为8.23万家企业落实融资5554.96亿元,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样本。

在中国经济发展版图中,县域经济举足轻重,也是金融业深耕的蓝海。不过由于信息不对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制约,县域金融服务仍存在诸多难点与短板。基于此现实情况,浙商银行探索了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主攻三件事:一是协助政府平台把控风险,维护县域经济平稳运行;二是面向中小微企业打造了“金服宝·小微”综合数字服务平台;三是开展投资者教育,帮助县域居民守好“钱袋子”。

“通过‘金服宝·小微’综合数字服务平台,我们清楚地看到每一家使用了借贷工具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每年要交给各种金融机构的费用有多少。然后由政府与机构协商确定,每年要返利给实体经济,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陆建强告诉记者,目前该平台还在完善之中,但已有明显成效,运行首年综合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58个BP,企业线上融资获得率提升30余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会考虑将更多好的金融产品纳入进来,让更多县域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平台建设的2.0版、3.0版。”陆建强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7162.40亿元,较年初增长12.54%。其中,浙江省内融资服务总量突破900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01.28 亿元,绿色贷款融资余额2034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45%和39.41%,均高于贷款和垫款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