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 嘉宾观点

尊敬的正位书记,张健华主任、周道许主任、杨书剑书记、巫天华董事长、公立总经理,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深刻地改变和重塑当下经济活动和发展方式。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数据为纽带,在机构与客户之间,在机构与机构之间,在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赢的系统。证券业等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加快发展数字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新的支撑,有利于激活金融机构数字化经营新动能与推动金融机构跨越式发展。


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引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部门与企业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难题,为非金融企业数字化变革提供外部条件,助力我国经济加速形成数字化新格局。


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第一,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畅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主体的信息交换,促进资本市场融合创新。第二,借力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让金融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三,依托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和信息资源,监管部门能够汇聚更多的市场内外部数据,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激活数字化经营新动能,推动金融机构跨越式发展。将促进金融机构构建敏捷化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模式,打造科技赋能、数据驱动、业务联动的企业级数据服务能力中枢,推动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升级,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健全自动化风险控制机制。


近年来,海通证券以打造“数字海通”为愿景,以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为主线,坚持技术与数据双轮驱动、科技与业务双向融合,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海通证券是业内首家同时通过国际信息技术四大认证的证券公司。公司的一站式零售服务平台“e海通财”总安装用户达4100万,月均平台活跃数超575万,用户和迭代频次保持行业前列,专业机构投资者平台“e海方舟”持续优化,全功能机构服务平台“e海通达”全面上线。公司业财税管理系统智能化取得新进展,新一代信创办公系统全面投产。海通证券的数字化建设成果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多项数字化成果被纳入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机构组织发布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


二、证券行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但还存在投入偏低、数字化深度不够、数据生态不健全、人才梯队不够完备等问题


1、证券行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头部券商数字化转型实施快、马太效应明显


证券行业从2017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绝大部分的证券公司已在数据采集和治理方面有明显推动,并构建了一系列相关基础设施。证券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改变展业模式、业务架构以及运营管理体系,在业务创新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IT治理水平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当前证券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机构交易、自营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风控合规、内部办公及系统研发、运维等方面。


头部券商数字化转型实施快、马太效应明显。根据证券业协会调研数据,2021年109家证券公司IT投入资金303.55亿元,同比增长26.51%;排名前10的头部券商投入总量大,共投入124.86亿元,占整体的41.13%。2021年券商行业IT人员总数同比增长19.7%,其中排名前十的证券企业拥有专职研发人员391人/家企业,而行业平均69人/家企业,头部证券公司研发优势明显。海通证券2021年投入18.5亿元,稳居行业前列。


2、证券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仍存在投入偏低、技术与业务融入深度不够、数据生态不健全、人才梯队不够完备等诸多问题


第一,数字化建设投入偏低。近年来证券公司数字化建设投入规模保持较快增速,但与国外同行、国内银行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还有差距。以银行为例, 2020年报显示,六大行2020年科技投入合计达到956.86亿元,其中工行科技投入高达238.19亿元,券商与其差距还不小。


第二,数字化融入深度不够。从广度来看,数字化已经延伸到了证券公司的很多业务环节;但从深度来看,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共享水平较低导致的数据治理能力薄弱,数据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挖掘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数据能量难以得到充分释放。


第三,自主研发与外购衔接不够顺畅,数据生态还不够健全。很多券商的应用系统建设对外部厂商依赖度仍然较高,自主研发系统的平台化、标准化、成熟度不高,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定义标准、接口标准,数据开放和共享生态还不成熟。需要各主体之间业务高效连接,信息高效互换,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才能不断提升资源效率和运行效率。


第四,人才建设、人才梯队不够完备。能够在垂直行业内深度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跨界人才,既熟悉证券行业的客户需求和业务模式,又具备强大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其原因一方面是证券公司对技术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因为复合型人才供应不足。


三、从国际投行发展数字经济的经验看,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地把传统证券业务电子化和线上化,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证券公司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生产函数,对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运营模式进行创造性重塑,投资银行逐渐演变成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组织,对市场、业务以及自身组织管理的洞察力将全面增强


美国是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美国金融业在利用新技术来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成效显著。2021年,全美金融科技投资规模超过1053亿美元,占全球总交易规模的一半以上,财富管理和资本市场科技尤其是中后台技术投资成为其中焦点。


金融科技(Fintech)这个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在华尔街流行,证券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融合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次贷危机之后,技术进步、监管变革、盈利压力以及“千禧一代”的偏好变化催发了新一轮金融科技投资高潮。金融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流动、感知和交互不断智能化,科技赋能金融的能效正在呈指数级增长。进入后疫情时代,美国投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进一步提速,其组织架构和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金融科技业已成为美国证券业发展的“新常态”。


目前美国大概有八千多家金融科技公司,但真正在整个生态圈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少数大型金融机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每年在技术领域内的投入都超过40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运营现有技术设施,另一半则用于新技术研发),这一数字已经与我们国内整个证券业的IT总投入大致相当,而摩根大通、花旗和美国银行这类大型综合性银行的技术投入更是在百亿美元级别。其中,高盛的数字化转型尤为典型,作为一家以投资和交易业务见长的投行,高盛近年来数次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持续加大在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并通过大量对外投资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技术研发生态,不仅投行和交易业务的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包括数字银行和数字化财富管理等零售金融业务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高盛新的增长引擎。目前高盛已经将自己视为一家技术公司,拥有九千多名工程师和研发人员,这一数字甚至比Facebook这样的科技公司更高,大量的开发人员也同传统的机构和个人客户一样成为高盛的服务对象。借助云技术和专业的IT基础设施,高盛能够在全球进行算力最优化配置,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高盛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数字化金融解决方案,甚至在公司文化层面,高盛都正在加快朝科技公司靠拢。


四、未来,券商将继续加快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打造硬件基础设施;长期而言,建立数字化战略思维,塑造拥抱数字化的经营理念,培育对数字化转型友好的企业文化,是证券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法宝。


1、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打造硬件基础设施等措施将助力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


从我们的实践和国际大投行的发展经验看,券商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大量的科技投入,来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打造硬件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科技人才是关键。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同样重要,一方面,要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打通金融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要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和研发人才,以开放的生态营造良好的工程师文化。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券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证券公司将继续优化资金投入,强化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生态,通过海量的数据和算法分析挖掘并响应客户需求,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


2、建立数字化战略思维、塑造拥抱数字化的经营理念、培育对数字化转型友好的企业文化,是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持久制胜的法宝


券商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金融科技与证券业务的深度融合,是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这对券商当前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协同机制等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追求当期收入或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提出了挑战。


数字化转型需要金融机构“乘风破浪”,也需要金融机构凝聚科技企业、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等各方力量,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新格局中,共同推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相信在数字化浪潮中,中国必将诞生更伟大的证券公司,迎来更强大的资本市场!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推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