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 嘉宾观点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这个很高大上的活动,让我一起讨论这个非常重要的报告。刚才丁主任发布的《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连续发布了很多年,应该是第一份系统地阐述我们金融强国问题的报告。

刚才屠市长点评得非常好,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报告,很完整、很权威。我读完后感觉它好的地方在于:首先明确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意义,也总结了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取得的一些成绩,特别指出了一些金融强国建设的方向,同时讨论了一些有意义的思路,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报告。

如果要提一点意见、建议,我个人认为这个报告比较简明扼要,主报告相对比较短,写得非常好,但如果将来有机会再具体细化一些,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这些思路方向都特别好,不一定在这个报告里,在其它地方讨论也都是有意义的。

刚才屠市长对金融强国做了总结,他说是李扬老师总结的几个点等等,我自己有一个不太标准的理解,我觉得金融强国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高效、稳健和国际影响力。这是一个有效运行的,相对比较稳健,同时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系统。

我原来给主办方提交的发言题目叫《提升金融国际影响力》,屠市长在我前面讲,他本来的题目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以我想他会讲很多怎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我在后面就加一个小尾巴,但没想到他说了几句就跑了。

我想说的是,如果要说金融强国,我觉得国际影响力是不能忽略的,如果只是在国内做的好,算不上什么强国,国际影响力在我们当前的情况下确实有些困难。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强调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它和国际制度、体制和规则怎样接轨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特色,但既然要有国际影响力,得让人家理解、接受和信任,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第二,要有国际影响力,但我们的资本项目没有开放,人民币还没有国际化,那怎么去发挥国际影响力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但香港怎么在我们国内体系中持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怎样让它的国际影响力不下降,进一步提升。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我们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确实有很多挑战,当然建设金融强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所有这些事情马上就要完成,但我觉得这应该在我们的日程上,最终我们金融强国建设任务的完成取决于,起码是部分取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短期内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我今天准备抛一块砖,大家来拍。关于金融强国的国际影响力,有没有可能考虑设置一个“全球南方绿色发展计划”,具体做什么呢?我们通过商业化、政策性的工具,甚至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绿色转型,尤其是新能源的转型,这是我的一个基本想法。

为什么会想到这一点?其实最初因为是我们目前讨论得比较火爆的产能过剩问题。2月份美国官员就开始提产能过剩的问题了,4月份我们在北大国发院接待了耶伦财长。她来了,讲了很多问题,其中中国的过剩产能对他们造成的冲击是她的一个重要论点。

客观上来说,我觉得我们“新三样”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其实不是那么大,比如他们担心汽车行业被冲垮了,就业会受到影响,但我们的电动汽车去年出口到美国的一共就1万辆,1万辆汽车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有另外一个考虑,可能是大选,政治。

但是从大方向来说,为什么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顺便说一句,产能过剩的定义也是有争议的,从国内来看有过剩,全世界来看也没有过剩;也有的人说,我只要卖得出去,你凭什么说我产能过剩,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从国内来看,我们宏观经济失衡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投资多,消费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过去40年,其实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只是在当时很多过剩产能通过出口慢慢地消化了,当然我们国内也想了一些办法,没有变成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们在一些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不太像是马上就能消化掉的。如果消化不掉,可能就得想办法把它消化到国际市场上去,但在短期内,我觉得在欧美市场会面临困难,阻力是非常明显的;而在发展中国家是有巨大潜力的,我遇到很多发展中国家来的人,他们说你们生产的这些产品太好了。因为他们也面临绿色转型,要实现低碳增长的目标,但是他们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还找不到好的产品,他们觉得中国生产的这些产品太重要了。我说太好了,这些产品输出到欧美有困难,我们就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去,但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的问题,没钱是一个大问题,他们需要你的东西,但没钱来买。

联合国曾经做过一个测算,说发展中国家在未来新能源、绿色能源转型方面,每年的资金缺口大概是1.75万亿,而这个概念实际上全球都需要。这就让我想起美国在战后所做的马歇尔计划,其基本的目的是利用自己的资源来支持欧洲国家经济复兴,尤其在战后。因为二战结束的时候,很多欧洲国家的经济岌岌可危,后来美国和欧洲国家一起帮助他们重建经济,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我觉得这样一个马歇尔计划达到了多重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帮助美国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包括美元;第三个可能也很重要,欧洲经济强大了以后,在当时对前苏联、东欧的经济形成一定的约束;因为形成两个阵营后,这对美国来说是有战略利益的,但我们现在没法验证。

这样看来,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当下的国际化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国际上确实需要这样的机制来帮助他们实现共同的低碳增长。我们有技术有产品,我们有没有资金,见仁见智。

所以我提出的这个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种绿色经济时代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我们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做绿色转型。具体的理由有四点。

第一,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过去我们历史上一直有顺差,对一个小国经济来说,有很多顺差问题不那么大,但变成一个大国经济后,这个顺差的问题会使将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曾经有一个欧洲的学者讲这个问题,他说如果对很多国家都有贸易顺差,将来国际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其他关系,会变得相对来说比较难处。我们对这么多的国家,170个国家都是贸易顺差,将来自己的经济平衡就会有问题,小国经济问题不大,而大国经济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大国经济的问题就是你卖什么,什么就变得便宜,买什么,什么就变得贵,任何行动对国际市场的均衡都是有影响的。从历史上看,如果贸易不平衡解决得不好,很容易引发大的经济、政治甚至军事矛盾。